01
我在北上广深996,爸妈生病无人知
“如果我爸妈生病了,我是不是要放弃城里的一切回家照顾他们?”面对折磨,和你一样,我没有答案.
这是这些80后、90后独生子女最真实的情况。当很多人以为自己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已经默默老去。
2018年9月11日,杨慧清楚地记得,这是父亲生病的日子。在珠海时,她接到黑龙江老家的电话,脑子里一片空白:父亲突发脑梗,进了icu,她马上马不停蹄地赶回家。
送到医院时,杨爸爸已经昏迷,直接进了icu。在这里住了4个月,直到今年年初,父亲杨才出院回家。
爸爸一睡,就再也没起来.
提到父亲的病情,杨辉轻轻叹了口气:“父亲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但具体发病时间谁也不知道,怎么抢救……”
原来,事发前一天晚上,杨爸爸和杨妈闹得不愉快,由于睡眠习惯不同,一直分房睡,互不照顾。曾经想和爸爸睡觉的人,再也没有起来过。
“去年年初体检,各项指标都挺正常的。”杨辉连连摇头,叹道:“太大意了。”
年迈爸妈的身体内仿佛被装了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不知道哪一天就炸了,炸得独生子女措手不及。
02
一生病,一住院,钱都不是钱
"这医院啊,就是一台碎钞机"、杨辉掰着手指,跟我们一起仔细计算着。“现在医院给的单子是26万多,医院的医疗总费用估计30多万。医保和业务一起可以报销60%,有发票和票据才报。至于没有发票的,没有进口药的,要自费。如果这里没有15万,他们根本下不去。就是我要自掏腰包出30多万来结算这笔费用,全家的积蓄一下子被掏空了。至于以后的护理费,医药费,后续费用等。一年至少要花10万。想都不敢想。”
“首先,你得雇一名护工。现在护工太贵了。”她说当时雇了两个护工,四个月后,光护工就要五六万。而且,这个成本也是省不下来的。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那么多,护士都照顾不了,更别说给你24小时陪护了,完全靠病人自己。
医院的巨额费用让杨辉频频瞠目结舌。以前经常看到“一人生病全家锅里卖铁”的新闻,但是当一切都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没有几十万人真的处理不了.
爸爸住院了,杨慧和妈妈陪着,连续十几天睡在医院的走廊里。病房里的白炽灯24小时开着,没日没夜,让人感觉很压抑。但更难受的是无法回避的无奈和孤独。
“说到探视时间,隔壁床的家属是一群人,家里只有我和我妈。这种反差太强烈了……”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个高赞回答说:“我不敢死,我不敢远嫁,我特别想赚钱,因为我爸妈只有我。"
03
爸爸现在比植物人还痛苦
当初我对杨爸爸的“瘫痪”并没有很深的概念,以为除了行动之外,其他生活行为不受影响。
但医生立刻打破了她的“幻想”:杨的父亲患上了脑梗最严重的并发症,——完全闭锁综合征。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四肢完全瘫痪、吞咽困难、无法耸肩等症状。只有当他们有意识的时候,他们的眼球才能上下移动和眨眼。
“如果到了那个阶段,哪怕他说不舒服,或者我妈回头看一眼……”
我看到她的眼睛慢慢红了。“不要去想那些事,想了会内疚,唉…”
一时间,我无言以对,想不出有什么话能更好的安慰人。我只能默默地递过一张纸巾给她擦眼泪。
她既是女儿又是母亲.
就在这时,杨慧接到了丈夫的电话,她的备注里写着“报应”四个字
长期出差,她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上班、下班、接送上学、往返培训班,还有家里内外各种杂事等,每天忙得像一个陀螺,完全停不下来。据她说,孩子长这么大,丈夫带孩子去看病的次数不超过2次。
“他也不是不爱你,就……觉得这没什么”,杨惠轻叹一口气。她丈夫也是独生子女,也要兼顾着两个家庭的开销,很不容易。

杨惠的经历很令人动容,但这个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千千万万个家庭遭遇的一个缩影,是有其背后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一这是中国少子化趋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直到2015年才全面放开“二孩”。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少儿人口(指0-14岁人口)数就开始大幅度减少。由1982年的34156万人减少至2005年的26543万人,减少了7613万人,下降幅度为22.3%。这意味着从1997-2020年期间15-30岁人口减少了7600万人。这意味着已成为支撑中国家庭中坚力量的80后压力大增。
两个独生子女组建一个家庭就要赡养至少四个老人,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帮忙分担,还有抚养子女的费用。父母一旦生重病就会面临很现实的问题,该去上班赚钱还是辞职照顾家人。房贷车贷儿女教育支出每个月花销雷打不动,夫妻双方有一人去照顾老人就意味着另一个人独力支撑三个家庭了,压力不可谓不大。在这种大趋势下,杨惠的情况正在也将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中发生着。

前战财商研究院认为,两个独生子女组建家庭,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合理规划收入及支出,科学配置资产负债,以多方面多途径抵御疾病等对家庭造成冲击的风险,具体措施我们会在财商课程上详解。
二是中国人传统意识上注重储蓄,缺乏家庭财商概念,没能为家庭注入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及被动收入。
美国国税局把收入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主动收入,被动收入和组合收入。
主动收入是指需要持续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的固定收入。我们平日通过工作获得的收入都是主动收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获得。与主动收入相对应的就是被动收入,所谓被动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

主动收入最大的特点是要用时间去交换,而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主动收入的有限性,不管你的月薪或年薪有多高,只要你的收入全部由主动收入构成,就很难实现财务自由。不但难以实现财务自由,甚至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因为一旦失去了“用时间换钱”的条件,例如生病,技术改革,行业衰落,或者面临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如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引发的下岗潮),都会让你失去收入来源。
主动收入与被动收入最大的差别就是:你为钱工作,还是钱为你工作。
因此,前战财商研究院认为,我们在努力工作,赚取主动收入的同时,更要着眼于打造被动收入。尤其对家庭而言,被动收入还需要带来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因为家庭的所有支出,包括医疗、教育、生活消费等都需要现金及时结算,“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相信是每个当家作主的80后都深有体会的,即使你拥有百万财产,但不能提供现金流,开支无法及时结算,家庭生活也是无法维持的。

如果杨惠平时注重用家庭的结余资金打造被动收入,每月以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支撑家中老人的日后长期的康复治疗,作为独生子女的她生活压力就会小很多,也不必放弃工作及前途,相当于解放了两个家庭,大大降低了这次事件给家庭带来的冲击。
前战财商研究院认为,真正意义的被动收入,是让钱为你工作、并且能够长时间的为你工作。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的创始管理合伙人,有着“投资教父”之称的阎焱在2019哈佛中国论坛中表示,“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是什么?应该就是赚钱,要做到长期、稳定地赚钱是最难的事情。不相信的可以拿自己的钱试一试,基本上在中国炒股的都变成股东了。”由此可见,可持续长期稳定的被动收入是非常难得的一种投资,靠个人是很难达成的,只能依靠专业化的团队才能得到。


在过去的五年中,前战财商研究院通过旗下多年投资底蕴的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和分析,成功打造了一套可行的家庭财富实施方案,为客户每月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投资收入,为超过3000个家庭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让他们提前实现了家庭财富自由的梦想。(前战财商过往五年的方案业绩,均有详细的收益数据留存可查阅)
我们期待能在前战财商研究院的正式会员课程【财商实战营】中与您去分享这一类的实施方案,向您解码顶级投资思维下面的财商智慧。
此外,关注推荐一个网上买球的软件的微信公众号(微信搜:前战财商),您将能阅读到前战财商更多关于财商的思考与探索。
随机文章
热门文章
热评文章
- 利用python进行股票数据分析(怎么用python分析股票)
- github android(github官方安卓app)
- 漫画:寻找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 最笨最赚钱的炒股方法交易系统(最早的炒股软件)
- 周期股适用于哪种估值法(周期股是用哪种估值法)
- 梦见男人骗女人钱(梦见一个女人骗我钱)
- 暹罗集团背后的女人:iconsiam的灵魂交易者
- 48元的股东买了中石油,现在只剩零头了,市值一直在不断缩水。现在是“越买越多”降低成本?还是要马上清仓?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