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1金融圈年终策划:2020年你赚钱了吗?
出品:21金融圈统筹:林明明
策划:新记者:梁峰
编辑:李新疆蒋佩霞
本文为我基金记者的投资自述:
2020年并不容易。回首往事,有喜有悲。
我是媒体人。因为疫情,我在南方三四线——个小城市,2020年有一半时间在老家度过,没有一个一线城市急着复工。因为疫情,工作基本都换到网上了,反正见不到采访对象.
我今年的投资不成功。一年下来,入市股票 基金大约在17万上下,收益在2万左右,考虑到逐步入市,平均下来,大约算是投资半年,总体来看,大约相当于年化20%左右的收益。等同于沪深300指数,但跑输创业板指数。
我只能说我还在学习投资。
疫情下买什么?
我爸妈家在一个技术单位的大院里,五层五层的老楼梯,我家住一楼。
大院在市里的黄金地段,左边是三甲医院,右边是菜市场,对面是法院。
大部分居民是退休员工和租户。反正跟我打招呼的大部分都是单位的退休职工,年轻职工也大多搬进了新开发的带电梯的商品房。
疫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我妈准备了很多过年的东西(将近100斤大米,几桶油,各种冻肉,腊肉,水果,零食.不计其数)。过年,估计中国家家户户都差不多。
最棒的是,我勤劳的妈妈在杂物间旁边种了一片菜地(我们大院每家每户都有一两平层的杂物间,可以放电瓶车等。而且当地几乎人人都有电瓶车,所以在内地的生活比在一线城市舒服。)我杂物间里有十多只鸡,都是绝对的有机食品。
所以疫情下我家不缺菜不缺肉。
为了响应号召,我和爸妈已经一个多月没出过大院的大门了。不管怎样,我们没有面具是出不去的。
直到5月份左右,我家附近的药店终于开始卖口罩了。
我爸妈每天6点起床,我爸以标准的步伐在大院里走7圈,走了2100多步。我妈腿脚不好,就骑着自行车围着大院转了好几圈,然后去菜地帮她种菜。
我也起床打扫了我家的前后,主要是扫地,拔草。在我家门前,大院里有一个单人车棚,屋后的阳台正对着大院里的停车场。春天草长得特别快,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停车场半人高的杂草铲除。
我通常在8点左右开始一天的工作。我每天会写一两篇稿子。其实因为我没别的事做,疫情期间我的稿费大大增加了。
从高中开始,我从来没有在家呆过这么久。和父母生活久了,我只观察到了他们的一些我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需求。额外的款项帮助父母购置了各种家用电器和用具,如戴尔吸尘器、智能音箱、一次性豆浆机、搅拌机、血糖仪、血压计、微波炉、电动饭盒、德国刀、乒乓球训练器、运动手环、运动钱包、电动剃须刀。
另外,疫情全球扩散后,大约3、4月份,海外米价一度上涨,我很担心。
疫情初期,我根本没想到会囤积口罩。我特别被动,吸取了教训。疫情中只要有食物,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还有一个想法是,主粮是国内生产的,今年丰收理论上应该没问题。但大豆等辅助食品可能因进口而不稳定。
于是我把真空包装的大米、酱、醋、料酒、腌制小菜之类的一两百斤装在箱子里给爸妈囤着,还有几十斤各种黄豆、杂粮,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鹰嘴豆、莲子、薏米、百合、麦片、花生、小米、玉米.简而言之,你会思考吗?
好吧,到了年底,大米还远没有吃完(包括鸡),我有点后悔自己囤积的多了。吃了很多杂粮和食材,
然后储备了一批防护和消毒用品,如几百个口罩、一批抗菌洗手液、酒精、消毒剂、一次性手套、退烧、感冒和炎症的药品、日常药品、老人常用药品等。至今没怎么用过,估计会浪费不少。不过,我爸安慰我说,最好不要用。
这些家用大概花了两三万,我还没仔细算过。
疫情基本上是通过jd.com买的,我们还真得夸夸jd.com。疫情发生时,快递小哥戴着口罩送货上门。三四级小城市也是隔天到,很方便。一般我都是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捡东西,拆下外包装扔到大院的垃圾桶里,主要是怕疫情传染。
盘点一下今年买的最不后悔的东西,主要是给爸爸的。
母买的,以我妈意见为主(不涉及广告):1、小爱智能音箱,200元左右,要有wifi才能用,我妈主要用来听新闻,每天总能听到我妈用乡音十足的普通话要求小爱同学播报“国际新闻”、“天气预报”,小爱同学历经一两个月的训练后也能识别我妈的“含水普通话”了,哈哈。
我妈平时看电视不爱看新闻,也不读报,有小爱同学后,她一边干家务,一边听新闻,也知道很多外面发生的事情了。自此后,饭桌上我妈经常告诉我们新闻,甚至能报出各地的疫情数据,家里饭桌上的话题就扩展到世界和国家大事。而我爸每天上网看新闻和军事,还拿着笔记本摘抄,小爱音箱对他没什么用,非常少的时候用来点些老歌来听。
2、九阳的免洗豆浆机,1500元左右,600毫升,我妈每天轮着打各种豆浆,分三份,我和爸妈一人一杯。最重要是豆浆机不用人工清洗,我妈说这样才能坚持用。同期给她买的搅肉机,用过一次后她就不愿用了,说油腻太难洗了,还不如自己跺肉来得简单。
3、双喜牌的乒乓球训练器,100多元。我妈每天坐在沙发上打乒乓球。她有个当手表用的小米5运动手环,每天显示大约能有2000步(我给她手环设的运动量是每天2000步达标),主要就是靠乒乓球训练器攒的步数,我妈是两个乒乓球拍左右开弓,两拍算一步。不过,疫情紧张时期过去后,我妈出去跟老头老太们打门球后,乒乓球训练器就很少用了。
买基金的教训
我花钱大头是在一线城市刚买的新房,还房贷和首付借的钱。

说起来都是泪。
每月存一万元左右用来还钱,这笔钱我先买入基金理财增值。
今年的股市特别魔幻,上串下跳的,特别不真实。我主要入市时间是在3月股市大跌时,当时只是感觉a股跌多了,是个入市时点,3月19日我挑了几只明星基金,包括偏股型混合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型混合基金、债券基金、fof基金,回头来去看,当时我几乎就是那一波最低点买的,3月和4月那一波基金上涨,我收益不错。
但我投资保守,毕竟是要拿来还买房的钱,追求稳健。到5月份两会召开前,股市开始跌跌不休,整个市场都在担心。我就先兑现收益出来了大部分基金。
没料到,7月初至中旬突然股市起飞暴涨,我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完美错过一波行情。
我的教训是,择时吧,我就算躲得过下跌,但震荡市里我也找不到进入的好时点,所以择时对普通投资人来说,太难了,择时不见得能比不择时收益高。这对我是一个教训,我计划以后减少择时。
反而我买的一些封闭基金因为无法退出,所以获得了7月上半个月那一波快牛行情的收益,比如,我在6月份时买入华夏成长精选6个月定开混合,一个多月涨了12%。
然后我7月中旬后陆续再度买入基金,几乎都在震荡市中。
但我买的都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包括傅鹏博、谢治宇、张坤、萧楠、刘彦春、刘格菘、葛兰、吴兴武、周应波、朱少醒、冯明远、刘苏、杨德龙……全部都是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明星基金经理。
我分散着买,如果哪只基金我观察下来表现不错,并且我认为是未来发展方向,我就增加一些钱到这只基金。
我持有的股票中,今年谢治宇的兴全合润分级混合、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萧楠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刘彦春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混合等都涨得不错,它们其实也是市场上卖得特别火的基金。
别的基金不是不好,可能跟我买的时间点有关。下半年市场是一个轮动的行情,而科技和医药类的基金普遍行情不好,在下跌,这两类基金就表现不太好。
让我安慰的是,我买的全部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就算是在震荡市中,基本也还是在赚钱,只不过赚多赚少而已。所以我的另一个经验是,买长期业绩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
我投资的90%以上是中高风险的权益类基金,以混合型基金占大头。债券型基金,我今年只投过一只,是广发基金的张芊管理的,只投了短短的一两个月,收益还不错,也很稳定,但4月份这只债券基金分红后,我判断基金经理不太看好债券的后市,就退出来不再进入债基。也因此成功躲过了今年债基行情不太好,违约爆发的风险。
我几乎就等于明星基金的集大成收藏者,另外,我也会买一些行业基金,比如科技、消费、医药等热门分类基金。此外,我比较喜欢去尝试新类型的基金,比如投资新三板精选层基金、针对创业板注册制基金、可投资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等。
我认为,一般这类新基金都是备受监管层重视的新型基金,基金公司严阵以待,一般都是明星基金管理,在这种情况风险比较低。
除了这类新基金我会参与认购,其它的基金我一般只买有三五年业绩比较好的旧的明星基金,不太申购新基金。我认为没必要,新基金有锁定期的时间成本,还有配售比例限制。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老基金有业绩不香吗?何必去认购新发基金。

我一般在网上第三方平台买基金,比如天天基金网,很少通过银行渠道买基金。第三方平台买基金认购费一般可以打一折,少掉一笔。
但也有些例外,比如银行卡直接划扣钱的话,现在招行的银行卡设置限制,在第三方平台不能直接买c类不用申购费的基金,这类基金只能在招行平台上买,也有一部分基金,比如睿远基金的产品也不在第三方平台销售,我是在招行平台上买。但基本上,第三方平台能满足我买基金的需求了。
我每天对照着当天涨跌板块和基金重仓股,看一下当天这些基金的收益,研究一下基金经理是否已做了相应的调仓或他们的投资风格,天天基金网一般会及时把相应基金经理的最新观点的文章放在基金边上,可以经常点开研究一下基金经理的新观点。
据我判断,目前到了年底,大部分股票已涨得比较高,又是震荡市,部分权益类基金经理倾向于明年上半年股市结构分化,明年赚的是业绩的钱,不再像今年赚估值的钱,这种情况下,明年基金的收益总体上不太乐观,甚至有人认为,明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可能是负的,基金经理们尤其是对明年下半年行情比较悲观。
年底的高位下,部分谨慎的基金经理已开始减持,或调仓换股至顺周期、金融股。
吸取第二季度因赎回基金完美错过上涨的教训,尽管意识到目前股票比较贵,基金接下来有下跌的风险,我也没赎回。基金经理们会调仓,我瞎操什么心。
从基金公司研判来看,明年一季度大概率不会有事,估计还有一波行情,二季度,尤其是下半年,如果政策转向,股市风险加大,我会再衡量要不要赎回。
我比较遗憾的是今年有一类基金我投得比较多——投资港股为主的沪港深基金——没有明显上涨,所有人都知道下半年以来港股是全球价值洼地,今年就没怎么涨,性价比高,但这类基金就是涨得很慢,比如有一只明星基金经理的沪港通基金,我从7月中旬买入,当时也是觉得大部分a股股票都贵了,只有港股比较适合投资,就陆陆续续地加仓,迄今半年,收益大约7%上下,比a股大盘还有不小差距。
但我打算长期拿着,至少接下来它下跌空间不太大。
沪港深基金的投资,是我分散投资的一部分,a股和港股行情不同,所以能分散我的一些投资风险,比如有时a股跌时,我大部分基金下跌,但港股基金在上涨,减少我担心亏损的心理负担。
另外,我今年投资的一个问题是,投资的一些etf和股票亏了,买的是芯片、证券、家电等方向,我当股票炒。它们上串下跳得太厉害,我大约放了10%资金,至今仍亏损10%左右。在基金几乎都在赚钱的时候,看到这笔投资跌了10%,很刺眼,等行情略好些我打算出逃换成明星基金。
这一波给我的教训是,炒股不如炒基金。
今年我的投资不算成功,一年下来,入市股票 基金大约在17万上下,收益在2万左右,考虑到逐步入市,平均下来,大约算是投资半年,总体来看,大约相当于年化20%左右的收益。与沪深300指数持平,但跑输创业板指数。
只能说,投资上我还在不断学习中。
简单总结一下,我今年的投资经验:
1、本职工作赚的比投资多,主要精力要放在工作上;
2、炒股不如买基;
3、长期持有基金,如果不是系统性风险,不要择时;
4、买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
随机文章
热门文章
热评文章
- github android(github官方安卓app)
- 漫画:寻找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 炒股怎能不懂波段(波段操盘秘法)
- 京东方a东方财富股吧(散户之王 京东方a)
- 我是如何在三年内从5万元赚到670万的?我死记硬背了五号线买东西的公式:买了两个t全卖了,上下看了五遍才买。几乎都涨了。
- 一个退休的顶级游资大佬,20年盈利不亏,交易笔记全部公开:如何捕捉黑马强势股!
- 信威集团老板是谁(信威集团会重新上市吗)
- 沉重!a股“借贷账户”规则即将公布,监管已小范围查处!操作亲戚账户违法吗?会冻吗?最新的机构回应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