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妈是什么形象?
有人说薛在《我的前半生》
是上海大妈的形象代表。
坦率,洒脱,爱孩子,又聪明。
还有人说,上海的大妈们辣得不得了。
哪怕只是出去买个菜。
就像时装周走秀一样。
在上海,有一群这样的大妈。
阿姨总是穿着蓝布围裙。可能是紫红色的棉袄,也可能是绣花的夹克衫。
阿姨的脸晒得黑黑的,经常披着灰色的乱发。奇怪的是,我老了,却没有多少皱纹。
因为住在上海农村,姨妈们经常觉得彼此疏远。他们把进城叫做“去上海”,然后心里担心自己也是上海人。
大妈不是一个人。
她是上海许多60岁以上农村妇女的缩影。
近年来,上海的乡村振兴影响着每一个农民。
阿姨是一个经历了深刻变化的家庭。
他们被不断植入农村社区的各种老年人服务和活动场所,让他们也有机会跳广场舞,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有人因此成为“一代股神”。
曾经自恋的家庭技能有了展示的舞台。她们不再只是母亲和儿媳,而是活出了“我”这个字。
阿姨甚至真的成了村子的主人。很多村干部说:现在哪个村抓了阿姨,是一个村治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阿姨的幸福
简的头发略稀疏,但她的脸瘦而光滑。她说她已经76岁了,但是谁能相信呢?
秀乐笑了,露出一口整齐的大白牙。然后没人相信。
简的房子在上海奉贤区金汇镇金星村是一栋很老的房子,但是面积够大。
近年来,上海推进农村睦邻友好建设,目的是让老年人有更多地方就近活动。秀珍自愿分享她的客房,作为金星村的一个睦邻点,供老人们坐在这里聊天,打发时间。
同村的薛芳已经退休三年了,今年刚满61岁,是一群阿姨中的“小姐姐”。一个人聊天解闷不起来,她就组织了一个草台班子玩民乐。
乐队在村子里巡回演出。
这支乐队由七八个人组成,他们都是40年前村里有名的“文清”。
他们中有一个叫赵永贤的,二胡拉得最好。本来是在自己家的地基上拉的,后来在老人活动室拉的。现在,有了热心积极的“经纪人”薛芳,她经常组团到周边村庄“旅游”,这是“粉丝”的角落。
这不,前不久乐队在秀珍家门前演出,半个村子的人都去看了。
我阿姨里面粉丝很多。为了我老姐“偶像化”,秀珍把自己的院子收拾干净,留出一个舞台。她还指示妻子用旧木头弹了20多把小椅子,放在观众席上。
老伴平日爱打麻将,可惜那天赵永贤的表现“勾搭”了麻将搭档,老人只好沮丧地躲在屋里。
自从家里成了大妈们的会客室,秀珍的丈夫“失去家庭地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曾经“阿姨”是一个家庭的基石。她一日三餐,洗衣打扫,从不离开自己的院子。
现在大妈们有的是新鲜玩法,唱歌、跳舞、写字、画画,“diy”各种新潮小饰品,可以整天不在家。而村里的大爷们只好在麻将摊、棋牌摊上骑得高低。
阿姨的组织力和行动力有时会感染叔叔。在几英里外的南桥镇六墩村,65岁的桂芳组建了一支老年骑行队。只要天气好,一群老年男女就骑着自行车早早出发,经常骑到中午。
我村里刚步入老年的华连阿姨也是个人物。
作为村里的好街坊负责人,华联把手头的网络资源算给了——退休教师王大爷,应邀给大家讲时政;潘阿婆擅长文艺,负责教合唱。在华家临街的院子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大妈在做早操,后排站着几个大叔。
连华不仅是名媛,情商也很出众。村大妈的私房话都愿意和她分享,除了一个情感类节目。
“今天,我和老公又不开心了……”听了这位70多岁老太太的诉说,华温柔地劝道:“你没听说现在老男人也有更年期吗?你老公大概也不是故意的。”老太太的眉毛很快就展开了,这反过来让她的丈夫感到心疼。
如今,总是有那么多村庄
十几位阿姨,每天都到睦邻点上“打卡”。前一天说起谁谁家儿子的故事,话到一半,该回家烧夜饭了。阿姨也不留恋,反正第二天一早,大家还是要见面的,比上班还准时。故事能续上,快乐也能延续上。阿姨的快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职业女性”范儿
阿姨瑞英轻易不会告诉外人她的商业秘籍。但在奉贤区南桥镇华严村,谁人不知她是“商界女大佬”。
她凭一己之力接下了给航空公司穿工作吊牌的业务,带着村里五六个阿姨一起干,每人赚了一笔数额不菲的零花钱。
瑞英展示了一下工作流程:拿起一张工作吊牌,在机器上打一个圆孔,再穿进一根棉线,打结,完成一个赚两分钱。
阿姨们反正是要聚在一起聊天的。一面聊,一面做着生意。去年一年,每个阿姨都拿到钱了。
瑞英自己赚了两万,她拿这钱炒股去了。
阿姨买股票不讲章法,就是从心所欲,时赔时赚,浮浮沉沉,图个乐子。
每天起床干完家务,70岁的瑞英便麻利地爬上二楼,打开电脑里的炒股软件,投身到自己的资本江湖中去。

“沉迷股市”的瑞英。
如今上海许多乡村都给老人开设智能设备的课程,瑞英会操作电脑,并不算稀罕事。
奉贤区最靠近海岸线的海湾镇海滨新一村,20多位老太太已经把微信和支付宝的功能学完了。下一节课学抖音的使用方法。
76岁的秀英是其中佼佼者。“(学用智能手机)我可不是为我自己哦,主要是孙女19岁了,我怕跟她说话有代沟。”
虽然只上过5节课,但说出来的话,不是老法师绝不敢这么“嚣张”:“我这手机4年前买的,4g现在网速不行了,都出5g了……家里没有wifi,儿子给我办了20个‘g’的流量,每月都能用完。”
秀英微信里加了两百多好友,三十几个群。只要有消息,她都会认真回复,要是逢年过节,还会仔细斟酌一下话术,短则编个上下联,长则一篇小作文。
有时半个钟头不看手机,未读消息就两位数了。秀英觉得这样不行,“容易怠慢别人”,如今要再有人加她好友,她便仔细审视。“不常联系的就算了,留个手机号是一样的,不伤感情。”
秀英的头像,是自己43岁的样子。穿一件白衬衫,斜靠在沙发上,旁边还有一盆常青的绿植。她说自己的微信名叫“快乐老人”,“照片就不能再用老人(的样子)了。”

发朋友圈,秀英也有偶像包袱:“选好看的风景、美食,转发文章要体现文化水平。你看我发的,都是政策解读……”
“学习强国”是秀英最喜欢的学习软件。20000多学习积分,牢牢把着居民区支部的学习榜单前五位。周围人调侃她:活出了作为一个乡下识字老太太的时代先进性。
上海乡村近年来还建设了不少集“办事、养老、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家门口活动中心,给老人的晚年社区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奉贤管它们叫“生活驿站”,也有的叫“市民中心”。
海湾镇市民中心有个保留节目,教老人做面点。白案师傅是本地阿姨振芳。
只见振芳师傅一个马步向前,蓄势如弓,发力如箭,拍案而起时,面团已经揉得圆润发光。周围一群人紧跟着练把式,手中面团不一会儿就有了各自的形状。
许多阿姨在振芳这儿学了一身蒸包子的手艺,回到家便忙不迭给老伴加餐。而寡居近30年的振芳,也终于不再孤芳自赏,曾经作为饭店面点师积累的技能,又一次有了用武之地。


现在振芳忙着呢。“镇里只要有面点教学活动,都是我去。今年春节前,就有七八趟吧。”
乡村“新主宰”
“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关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女性角色。”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马流辉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治理进入新阶段,登上舞台的治理者不再有鲜明的性别标签,关键在于能否为村民提供所需的服务。
与大多数地区的乡土社会一样,曾经的上海乡村,是以“男性主导治理”为基底的——传统农村家庭仰仗土地生活,家庭分工决定了身体强壮的男性更多参与社会治理。
不止一位村干部回忆,10年前,绝大多数农村,村民小组长都是由男性担任的。
随着土地承包制度的转变,上海农民实质上摆脱了作为农民的职业身份,在社会保障和其他收入的支持下,过上了真正闲适的田园生活。
再加上当下乡村治理中面临的诸多议题,不再是土地生产的组织动员,而是邻里纠纷的化解、自治活动的开展,阿姨不光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甚至常常比男性做得更好。
六墩村33个村民小组,5年前还全都是男性,现在有了5位阿姨。
华严村党总支委员徐凯告诉记者,这些年本村村民票选出来的22个村民小组长里,阿姨占到近一半。
褪去“股神”光环,瑞英便是其中最有魅力的一位。
一户人家宅基地赶上拆迁,地上房屋却在20年前卖给了别人,拆迁后钱怎么分,当事两家不信拆迁办,不信律师,却偏要瑞英帮忙拿个主意。
瑞英身材魁梧,站在人群中眼神犀利,听罢叙述一把拉住房东的手:
你当年一万块钱就买下了人家的房,现在能分一二百万,已经是天上掉馅饼了,知足才有福气。
扭头又冲着宅基地的主家:
拆迁款你拿大头,已经是占到便宜了,人不能心太贪,老也老了,再多就用不光、吃不光了。

瑞英出手,如有神助,矛盾当天就平息了,村干部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阿姨通常能文能武。上门劝说拆违,比男村民小组长更抹得开脸面,‘磨功了得’。外来人员信息登记,又比男村民小组长显得慈眉善目,是我们工作中的好帮手。”徐凯说。
金星村书记王少华更是甫一上任,就见识了阿姨们的“厉害”。
秀珍家院子背后,就是金星村里去年修建的口袋公园。村集体收入有限,口袋公园绿化、设施的维护,王少华拜托给了秀珍。
不敢说一呼百应,但只要是公园里的杂草长高了,凉亭积灰了,秀珍一个电话就能叫来五六个同村的老太太。一上午,捡垃圾、除草、洒扫凉亭,动作十分麻利。
“我们没工资哦。”秀珍这话可不是抱怨,相反,还有几分自豪。老闺蜜们愿意无偿来捧自己的场,这是多有面子的事。
当然,参与村里的自治工作,阿姨倒也不是为了卖谁的面子,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痛快。
“只要一说打扫公园是为了夏天没有蚊虫,大家用得舒心;整理宅前屋后是为了住得更干净,出租屋能有个好价钱,阿姨们都是乐意且积极的。”王少华说。
又一年春,万树花开。秀珍把一排小椅子从堂屋里挪到了院子,大家聊着天,晒着太阳,快意人生。
瑞英的股票又涨了,抛还是不抛,可伤了脑筋。
为了迎接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海湾镇搞了活动,振芳再次出山,这次教做上海特色小笼包。
下了智能手机课的秀英,忙不迭给自己的老姐妹发祝福微信:女字加子是好,祝你好事成双。女字加口是如,祝你事事如意。……
华连又开始经营她的“情感专栏”了,下面要解决的是顾家阿姨和儿媳妇不和诸事。
时光易老人不老,总之,阿姨的春天来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杜晨薇
来源: 上观新闻
随机文章
热门文章
热评文章
- 利用python进行股票数据分析(怎么用python分析股票)
- 漫画:寻找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 见证改革开放40年| 80岁老奶奶用组装电脑炒股10年。
- 券商系老板挪用资金炒股,两年赚了20倍5200多万!都是因为这个
- 美荷一万字过境回家攻略!买票/行李/保护/入境,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
- 交通银行海南分行员工挪用公款案:炒股巨亏600万,网上丝巾收藏挥霍200万。
- 股票赚钱的两种方式(股票投资有两种方式可以赚钱)
- 小说:两个老板对一个10岁女孩毕恭毕敬。和她做了几个月的股票交易,他们净赚1000万元。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