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深圳人」遇上「新市民」,会开启怎样的社会新格局?今年以来,很多顶层设计的政策文件都有同样的效果,“新市民”概念成为“网络名人”中的热词。3月4日,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一幅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画卷缓缓展开。
对于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来说,不仅是新市民的沃土,也对银行业服务城市建设和治理、配置金融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深圳金融业的“集体考验”。
作为“应试者”,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日前正式发布《“你好新市民”——“新深圳人”2022年新市民服务计划》,以金融服务和人文关怀为基础,提升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那么,面对“深圳人身边”的银行,如何解码这份来自国有大银行的答卷呢?深圳各行各业应如何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激发深圳城市治理的内生动力,让新市民金融服务生态蔚然成风?
同频共振:
整合资源,整合所有行业,八个维度涵盖新市民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深入,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和学习,逐步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服务新金融公民作为必修课,吸引着各家金融机构的“各显神通”。
众所周知,深圳作为一座移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怀揣梦想的新市民安居乐业,在深圳这片奋斗的沃土上用智慧和汗水实现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时,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如何深入了解深圳新市民的需求,破解金融服务痛点,成为重中之重,也是初心所在。
对此,工行深圳分行相关人士解释了初衷,称新市民初来深圳,面临工作、生活、社会生活、心理等一系列变化。但也存在着来自广大社会主体的关注度不高、需求挖掘不够、关注不够及时有效等问题,导致群体认同度低、城市归属感弱,不利于进一步激发深圳城市治理的内生动力。
面对上述问题,工行深圳分行将在深圳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发挥优势,以金融服务为抓手,以银行系统为支撑,整合全行资源,不断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立足“新深圳人”平台,采用“金融媒体”的模式,推出《“你好新市民”——“新深圳人”2022年新市民服务计划》。
根据部署,服务计划将与政府、主流媒体、行业组织、企业广泛对接,逐步构建新的市民服务生态。立足金融服务和人文关怀两个层面,从生活、便利、创业、幸福、精神、文化、公益、社会互动八个维度,不断强化对新市民的服务,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和监管部门的指导思想同频共振,一脉相承。
高端站3360
“金融媒体”的创新模式,以金融服务新生态赋能新市民。
传承经济特区精神,思考“国之大”,工行深圳分行先行先试。
与中国“新公民”的概念相呼应,工商银行和主流媒体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顶层框架,反映了他们的愿景和立场。
2016年,工行深圳分行首次提出“新深圳人”的概念,旨在为初入深圳的大学生、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2018年9月,为了更好地宣传深圳形象,展示新时代深圳人的精神特质,帮助构建社会治理模式
开创“财经媒体”新生态合作模式,是该平台最鲜明的创新特色。那么,什么是“财经媒体”?对此,有关人士解释,“金融”通过资金连接广大企业公民,为其“筋脉”增添活力;“媒体”作为最重要的信息平台,传播面广、影响力大,在精神文化的弘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深圳人”平台是“财经媒体”的结合,充分发挥整合各方、赋能各行的特点,构建“财经”与“媒体”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同时,在原有的根深蒂固的“来自深圳”的城市秉性基础上,有助于汇聚深圳精神。
据业内人士观察,经过四年的探索和成长,“新深圳人”在社会影响力和城市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贡献。
官方的姿态也证实了这一探索。2021年,“新深圳人”项目获得“2020年深圳金融创新奖三等奖”,逐步发展成为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城市精神文化ip,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新的ip。
服务解码
英语字母表中第一个字母
:新市民服务计划金融服务活水有源头
根据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思想,要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加强新公民的创新。
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等。◎关键词1:生活 聚焦新市民日常生活,从住房、出行、消费等方面,帮助新市民获取知识信息。按照计划,工行深圳市分行将面向来深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分别发行“工银新锐卡”和“工银新市民卡”两张专属借记卡,打造新市民身份识别和享受特定权益的载体。同时,持续为符合购房政策的新市民提供贷款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效率并开通线上抵押及线上预约还款流程,并加强各类保障性住房融资业务金融支持。
值得留意的是,工行深圳市分行将制作“新市民电子手册”,让其成为指导新市民来深生活和就业创业的“网红电子书”。
◎关键词2:便利 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助力新市民在深圳更好地安居工作,是增强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产品服务上,工行深圳市分行将提高线上金融服务体验,针对新市民集中的企业,提供线上批量申请借记卡等金融服务的交互体验;建设手机银行“新市民服务专区”为业务办理提供便利。同时,拓展业务办理渠道,并推广农民工工资银行保函等金融产品。立足“新·深圳·人——工行驿站”,在已实现落地工行网点办理的340余项政务服务基础上,持续推动“智慧政务办理银行”建设。
◎关键词3:创业 新市民是带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而创业和就业便是他们来到城镇后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对此,工行深圳市分行将持续提升线上产品多样化和金融服务质效,重点围绕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物流业、进出口、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市民经营主体聚集的行业,为新市民在深经营的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化、免抵押的信用贷款服务。
◎关键词4:幸福 新市民的生活幸福不仅包括其自身的就业创业、立身安家,同时也要针对“一老一小”,助力新市民的父母、子女更好地养老和接受教育。
按照规划,工行继续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深入探索与人社部门在养老金代发等领域、与民政部门在高龄补贴发放、社会公共资源权益方面的合作。关注新市民子女合作高校的业务需求,包括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市民子女就学提供助学贷款等具体内容。
b
此心安处是吾乡:新市民服务计划之人文关怀篇
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聚焦人民对物质文化、健康安全、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强化工作举措,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助力城市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提高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等。
◎关键词5:精神 “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是深圳精神的要义所在。只有让新市民深入理解深圳精神内涵,才能更快地融入深圳。对此,工行深圳市分行将组织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专项行动,在重要时间点将金融产品和温暖服务送进新市民较为集中的社区、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提升新市民精神归属和城市归属。
同时,联合政府机构和主流媒体发起“新市民画像调查”,为相关部门出台针对新市民的政策或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6:文化 加强新市民对于深圳城市文化的认同也能帮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深圳。因此,在产品服务上将加大新市民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和礼品回馈力度,让新市民在享受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获得讲座、网课、书籍、电影等文化领域的礼品回馈,持续强化文化浸染和熏陶。
◎关键词7:公益 持续推动“新·深圳·人 深圳第一响应人”项目,邀请新市民客户代表参与到相关应急技能培训中去,普及和提升新市民自救、急救、避险技能,鼓励新市民参与到深圳公共安全社会化治理中来,增强新市民的城市参与感和归属感。
继续开展“‘新·深圳·人’ 来深第一课”公益系列课堂等公益服务类项目;做好3·15、金融知识普及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新市民知识普及教育,帮助新市民抵御金融风险。
◎关键词8:社交 帮助新市民在深圳建立“朋友圈”,更好地融入深圳生活。开展新客开卡有礼活动,邀请新市民开立银行账户、数字人民币账户、体验动账交易等金融产品抽取盲盒礼,开展“邀请新用户有礼”活动,适时推出微信立减金、刷卡立减等优惠活动,提供消费支持。
深圳观察
融通百业的天然属性,如何绽放金融能量?
新市民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新梦想,他们是城镇化进程中较为活跃的群体。而银行作为融通百业的金融机构,则是一座天然桥梁。如何理解“新·深圳·人”背后的金融逻辑和工行动能?一方面,工行具有良好的品牌公信力、技术创新力,可以通过与主流媒体的战略合作,以全市140余家线下智能网点、3000多万雄厚的客户基础和丰富的线上资源为触角,紧密连接政府、企业和市民三端。另一方面,作为扎根特区成长的国有大行,工行始终与特区共命运、同成长,践行为客户创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使命,将自身经营发展融入深圳改革开放大格局,也有义务、有责任去团结各界力量,一起参与到城市治理和服务民生中去。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
随机文章
热门文章
热评文章
- 利用python进行股票数据分析(怎么用python分析股票)
- github android(github官方安卓app)
- 漫画:寻找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 前海人寿减持格力(前海人寿格力持仓成本)
- 一百万印尼盾相当于多少人民币(1000万印尼盾等于多少钱)
- 证券投资方法实际上是根据市场变动规律(股市投机入门趋势交易之道)
- 杉杉股份磷酸铁锂产能(杉杉能源锂电池长沙基地项目)
- 炒股20年,投资的方式,炒股的复杂不是市场,而是人性。炒股是“人性”,高手都是“反人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