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私募基金经理(63家百亿私募)-买球官网平台

admin 14 0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裴炎

11月初的深圳,温暖如夏,南山区科技园的北邮科技大厦还在建设中。一楼积着厚厚的灰尘,工人们在忙碌着。进化论的资产在16层,据报道是第一家入住这栋楼的公司。负责进化论的王一平是一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80后年轻人,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

但进化理论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00亿,是业内公认的量化主观私募机构。刚搬进新办公室,王一平就带着记者四处参观,并热情地谈论着各个部门的布局和工作压力。

这么一个雪球大v的年轻人,如何在5年内做一个业内知名的百亿私募?这个私募会怎么投资,未来会走向何方?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王一平。

打小爱好“数字”

跟着大爷们自学股市启蒙课

王一平出生在福建三明的一个县城,他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据他介绍,他很早就开始接触股市,最开始玩的是交易性质的集邮。“爷爷以前在邮局,90年代有很多那种报刊亭。当时第一爱好是集邮,邮票其实也有这种交换和交易性质。”王一平,一个年轻人,当时在报摊上,向当地的叔叔们收集邮票。

后来大叔们开始关注几大证券报。十几岁的王一平也成了《证券日报》的读者,跟随他们来到“股市”。

王一平的家庭更加开明。他父亲开了一个证券账户,付给王一平一些钱。王一平以“股票交易员”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记得很清楚,他随机选择了第一只股票,凌钢。“我当时就懵了,连续四个涨停。”那是2000年暑假在王一平的第二天。回顾凌钢股票当年的走势,2000年5月上市,7月初4个涨停。王一平一入市,就只选择了“次新股”。

90后私募基金经理(63家百亿私募)-第1张图片-过客财经网_国内财经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王一平16岁。凭着对中国入世的了解,他判断贸易运输的集装箱业务未来前景很好,于是又买了一只集装箱业务股票,去了上海集团。买了之后,王一平高中的学业渐渐繁忙,于是误做了一笔“价值投资”。到了大学,他才想起买股票,已经涨了好几倍了。

初试牛刀

模拟炒股拿下全国冠军

2004年,王一平考入江西财经大学,从这里走出了许多知名的私募人物,包括从期货行业走出去的吴兴,以及开创了自己“弱系统”、“赔率第一”理念的柳峰。

本科时,王一平主修国际金融,这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他说他学习很好,大三的时候曾经给老师讲课。他说那时候所有的教材都是海外教材,他了解到海外市场很大,工具也很多。当时a股市场的投资工具并不多。“我当时就觉得,中国未来会向海外发展。”

2007年大三,举办了“世界杯”首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王一平以连续六周排名第一的绝对优势获得全国股票团体冠军,使初始模拟资金10万元增长了18.7倍。据介绍,当时全国一两百所高校两万多人参加。

如何实现如此高的收益?王一平坦率地说,他实际上采取了一种狡猾的方式。“当时2007年是大牛市。竞争只是关于回报率,而不是稳定性或其他任何东西。主要矛盾是回报率。当时第一个锁定的品种是权证,因为它的弹性最大,股票如果盈利肯定没有权证来的快,也就是向上的弹性巨大,亏了也没什么损失。所以它是最

王一平说,大四的时候,他在业余时间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研究a股市场。但是,他发现当时的a股是完全无利可图的。“那时候2008年是大熊市,几乎没有赚钱的机会。”

第二件事是研究港股。“那时,我碰巧来到深圳。有朋友推荐看一下港股市场,说工具很多,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在这样一个高度波动的市场中,会有一些机会吗?”

对于港股市场,王一平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开始?他想到的第一个是a h股。后来他发现a h的能力不是特别好,就想到了安硕a50基金(2823)。他看到了基金交易套利的机会。

“当时a股还没有推出股指期货。a50指数的波动很有规律。涨的时候可以涨十分钟,跌的时候跌十分钟。连续性非常好。但在a股市场,因为t 1的交易机制,日内波动是没有办法通过交易获利的,即使知道会涨十几分钟。但是香港股票市场

场可以t 0,我当时就觉得这种规律可以应用于港股市场,不断做套利的。

我做a50指数,因为知道它的上涨是有延续的,假设知道a50指数要涨15分钟,就提前买进去,假设一次能赚千分之5,通过涡轮放大10倍的杠杆,就能赚到5%,不断循环往复。”于是,他通过这个交易型基金把这个规律落地,还运用涡轮等工具增大收益。


王一平表示,这种套利属于最简单的东西,跟基本面也无关,就是从k线图、分时图上抽取的规律。而且只做日内从不过夜,所以净值曲线基本上是非常稳的。


他认为当时很多人都能看出来这个规律,只是基本上没有人想到在港股上实现。“因为懂a股的人可能不知道港股上面可以这样做,也没有这种渠道;懂港股的又不懂a股的规律。”


靠这种市场规律套利,王一平将2008年时父母给的10万块钱,到2011年研究生毕业时,变成了500万。


“严格来说我从来不赌博,我只做套利。”王一平强调。


合伙创办百仁思


学得腾讯的管理与思考方式


85后的王一平,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分享。他将港股a50etf套利方法网上,也结交到一些朋友。其中包括腾讯第18号员工,富途证券的创始人,李华


2008年,王一平来到深圳,2010年,他和李华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叫balance investment(百仁思投资 ),李华持股60%,王一平持股40%。


据王一平介绍,他们当时主要做了几件事,第一是组建交易团队,将港股市场的套利经验复制到团队上;第二是做港股市场券商的用户体验。


“我们当时在十几二十家券商都开了户,去体验他们不同的交易界面,在我们交易的过程当中,李华原来在腾讯,腾讯非常讲究用户体验的,所以就会从我们的用户体验去借鉴各家优点,当时内部开玩笑说我是产品经理。”王一平表示。


在和李华相处的过程中,王一平说学到了不少企业管理的方法,也接触到了很多腾讯的管理文化、思考方式,这些为他日后成立进化论都打下基础。


随后,王和李各有其志、各奔更大的前程,李华专注于做券商服务的业务,设立了富途证券,如今在美股市值60亿美元,而王一平则继续专注投资,创立了进化论资产。


从居民楼起家


创业板风口切换大赚


王一平和李华是2011年分开,2012年进化论以工作室的形式起家。“当时就我们四五个人,就在深圳的居民楼里开始做起,用的也主要是自己的钱。”


进化论最早的员工,是王一平大学参加炒股大赛时的第二名,当时第二名的收益是王一平的一半,也是用权证做出来的收益。“08年我在学校时,做就一起做投资了,因为我觉得他有交易的敏感度,而套利一个人是覆盖不过来的,需要一个团队协作,所以就把他叫来了。”


2012年进化论的工作室成立时,港股套利的机会基本上已经消失。于是,王一平就想着往a股转型。


彼时,新起的创业板引起王一平的关注,一个新的板块,也代表了新经济。因而王一平一开始风格就偏成长,“更多考虑一些新经济的东西,比如当时很看好新能源、lng、液化天然气、光伏等等。逐步开始在基本面研究方面下功夫,彻底地转型。”


王一平表示,一开始重点研究一些优秀赛道里面的重点公司,覆盖面比较窄。但也好在资金有限,并不要求他去覆盖那么多标的,只需要把最好赛道的最好的标的找出来就可以。


据他介绍,他当时先后选择的赛道的有新能源、互联网。“当时研究富瑞特装,做新能源天然气的。要打造清洁能源,我记得是创业板12、13年最早的龙头,一开始把握到了这类股票。”


90后私募基金经理(63家百亿私募)-第2张图片-过客财经网_国内财经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到了2015年后,王一平又转到互联网、新经济的股票,又赚了一笔。就这样,他的资产又翻了10倍,积累到5000万。


把握沪港通大机会


而立之年实现财富自由


2015年上半年,进化论正式成立产品运作之前,王一平把握了一次很大的投资机会,真正的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一年他30岁,刚刚而立。


2014年11月,沪港通推出,其中提及港股通说对公募基金放开。但一开始,港股通并没有收到意想效果,绝大多数的散户不怎么下去。2015年3月底,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参与沪港通指引,这时候,王一平意识到大机会来了,全力出击。


有过港股套利经验,王一平如今对港股已经非常熟悉。在他看来,当时港股就像是一个小湖,如今大海的水要注入,小湖的水位会暴涨。


对公募基金来说,偏向于做价值投资的,港股的这种比价效应一定会去吸引他们过去。之前没有收到效果,因为散户是偏投机的,如果没有赚钱效应,散户是不会过去,不管有多便宜。


所以宣布公募可以参与港股通,王一平立马分析研究,并买了非常多的港交所、金山软件等股,随后在2015年的4月份清明节后,港股市场暴涨。


“当时觉得首先启动的一定是港交所,还有金山软件这些很稀缺的、互联网新经济的东西,当时布局非常多,那一把我就直接财务自由了。”


港交所当时表现:


90后私募基金经理(63家百亿私募)-第3张图片-过客财经网_国内财经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躲过股灾和熔断


进化论顺利开启产品化时代


2015年4月,牛市冲顶前夕,进化论第一个产品成立。


王一平当时对a股的判断是:没有价值,只有趋势。并且可能是此前有香港市场的投资经验,王一平的投资框架比较立体,讲究多层次、多结构。因而,他当时不仅看股票的基本面,还会看策略、市场运行等方面情况,还做了对冲,为自己做好了退出机制的准备。


“当时也是找到一个相对来说自己还能接受的、业绩暴增的股票,我们觉得股价可能还合理,就买进去了,股价很快就飞起来。这时我们认为,股票只有趋势没有价值。”王一平回想到。


他表示,趋势就是顺势而为,直到可能出现连续下跌时,就走。所以在2015年的4月份到6月份,产品净值涨的很快;而在6月份股灾一出现的时候,他们立马就把仓位给降下来。


据他介绍,即使是当年6月份之后发行的基金,在当年还是拿到了20%的收益,一是躲过了下跌,二是捕捉到了一些大跌以后的上涨。


2015年王一平一共发了三次产品,规模做到了五、六个亿。


而2016年年初的熔断,对他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当时熔断机制一出来,我们就进行了研判,认识到熔断可能会有虹吸效应,并做了相关预案。所以虹吸效应刚发生时,我们在第一天立马就把仓位降下来。”


在过度自信上摔跟头


开始转型:加速量化


一路顺风顺水的王一平,在2016年4月出现了重大投资失误


当时王一平以30%的高仓位,重仓了港股的奶粉股合生元(h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